我由2022年開始寫電子報,當時只為一個品牌寫,現在我都會為兩個品牌寫。我曾經有放棄寫電子報一段時間,但是最終都發現原來電子報是真的很重要。所以放棄寫電子報兩年,是我個人品牌中其中一個很大的遺憾。
當時我的電子報人數不是很多,但其實電子報的讀者觀眾有大約45%左右,即是每500個人,有200個人會打開我的電子報。
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數字,但是因為我覺得寫電子報很辛苦很困難,所以我就放棄這件事。
這是我很大的遺憾。
不過不要緊,在2022年開始寫個人品牌,之後開始做IG帳號之後,我一直都有繼續去寫。基本上我現在每個星期都會寫兩封電子報,你現在看的就是我的其中一篇。
今日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24小時內建立並發表你的電子報,或者我自己會如何在24小時內建立我的電子報的具體方法。
目錄
Toggle為什麼要寫電子報?
一說起電子報,大家可能會想起一個問題:
- 今時今日還有人會看電子郵件嗎?
- 電子郵件不是工作用嗎?
- 為什麼我還要建立我的電子報呢?
- 我不是應該要專注我的社交媒體嗎?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電子郵件行銷時所問的一個問題。我提倡寫電子報很多年,很多人一聽到我說這件事都會覺得我很老派。
比起寫電子報,他們更加想專注在社交媒體。
但是,我想建議大家去思考的一件事就是:你今時今日還有沒有看電子郵件?
如果電子郵件在工作上有用的話,就證明大多數人都會有定時打開它的習慣,因為它和工作相關。所以我們不應該覺得電子郵件是沒有人看的,因為其實還有很多人看。
而且因為它和工作有關,會給人一種當打開電子郵件時感受到專業的感覺。
所以,這也是幫助我們建立形象的方法之一。
另外,寫電子郵件其實可以和社交媒體相關。因為你可以將電子報裡面的內容變成社交媒體的內容。
例如你寫了一封大約1200字的電子報,你可以將它放到Notebook.lm或者ChatGPT,然後讓它幫你整理裡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整理成幾個可以在社交媒體重用的內容。這個也是Justin Walsh所講的一三五內容創作方法:找一篇長的內容,例如電子報,然後將它拆解為三個可以寫成不同主題的內容,最後再將這三個主題拆解為五個更碎片化的內容。
首先,我們可以先建立一封長的核心電子報。
建立了長的核心電子報後,可以在電子報裡面找三個核心概念,再將每個概念變成五種微內容,例如兩篇短句內容、60秒短影片、總結成Instagram的Carousel貼文和一個投票的提問貼文。
看看,其實一篇電子報就可以變成16則的內容。只要合理運用,其實你寫的電子報就是你的社交媒體內容。
不要覺得我們的創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實它可以在很多不同的方面應用。
電子報的基礎:主題
當我們了解到電子報的撰寫有多重要時,接下來的步就是為電子報建立穩固的基礎。所謂建立基礎,便是確定電子報的主題。
電子報的主題乃是關鍵所在。若沒有一個清晰的主題,你將無法確定如何書寫,或是吸引觀眾。
因此,你需要根據品牌的產品或服務及其定位來決定電子報的主題。
在電子報中應寫些什麼呢?
以我為例,我的產品是《一人創業藍圖》課程,主要會談論與課程相關的主題,例如一人創業和寫作,這些都是我關注的重點。即便是一人創業,也可再細分為多個主題,如一人創業心態、一人創業行銷或是如何運用AI。
因此,我決定使用九宮格分析法來細化大主題,確定可撰寫的小主題。然後,我每週再根據這些小主題來決定電子報的內容。
在此,我想給予一些建議,如何決定電子報主題,可自問四個問題:
首先,你喜愛什麼主題?
其次,你的產品和服務究竟涵蓋什麼?
第三,你撰寫的內容如何幫助觀眾解決問題?
最後,你是否擁有相關知識?
依據這四個問題來引導主題的確定,進而決定電子報的名稱。
例如,我的電子報名稱為「一人創業電子報」,它旨在為對一人創業有興趣的人提供服務,透過內容吸引他們。
當確定了名稱,也就確立了一個重要的方向,知道該寫什麼,主題又是什麼。
(P.S 真心覺得AI想不出一個好的電子報名稱,所以我也不分享用AI的方法了)
寫電子報用的工具
當我們決定了主題後,第一件需要考慮的事情,就是選擇適合的工具來展開工作。
我強烈建議大家採用一些簡單但實用的工具即可,這樣你就能立即開始。
這裡介紹兩個便捷的工具,第一個:ubstack。
Substack是一個專為寫電子報而設計的工具,無論多少個訂閱者都是免費的。它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讓你能夠將電子報變成收入來源。你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建立付費訂閱,吸引免費的讀者轉變為付費讀者。Substack平台將會收取10%的手續費,這點與Patreon有相似之處,而Patreon也是根據你每的付費觀眾來收取手續費的。
雖然Substack是一個不錯的平臺,但當你盈利後,它的費用並不便宜,因為你需要支付10%左右的費用,大家需要留意這一點。
另一個值得推薦的工具是Systeme,這也是個很好的電子報創建平台。
我個人使用的是Systeme的付費版本。免費和付費版本的區別主要在於訂閱者人數和一些銷售工具。免費用戶最多可以擁有2000名訂閱者,而我因為超過5000名訂閱者,所以選擇了付費方案。
如果你剛開始,可以用免費版本創建電子報,並利用這些工具來吸引潛在的讀者。
當然,免費版本有較多限制,例如自動化功能和行銷活動的限制,所以這也是需要權衡的地方。
我個人偏好使用Systeme的付費方案,也建議大家可以考慮這個選擇。至於是否有其他更便宜的免費方案,我並不十分熟悉,因為我相信電子報應該選擇可靠的供應商,因此傾向於選擇口碑較好的平台。
總結來說,我建議大家嘗試使用Substack以及Systeme這兩個平台來開始電子報創建。
如何獲得第一批電子報觀眾
創建電子報的過程常讓人感到困惑,尤其是在如何獲得觀眾這個關鍵點上。
這看似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實際上可以是既簡單又複雜。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持之以恆地投入時間;而獲得電子報觀眾的簡單之處在於,我們每個人身邊都可能擁有一些對我們話題感興趣的朋友。
首先,選擇一個合適的電子報主題非常重要,而主題之後便是為電子報命名。
接著,可以通過社交媒體進行宣傳,如在Facebook、Instagram或Threads.com上分享電子報的主題、名稱、更新頻率等資訊,並告訴潛在讀者關注電子報的好處,藉此吸引第一批觀眾。
第一批觀眾的意見至關重要,他們的反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應該在何處下功夫。
以我為例,最初我的觀眾僅有40至50人,並未確定要專注於何種主題。我嘗試每星期撰寫一次不同的主題,最終數據顯示Instagram行銷更受歡迎。獲得初步數據後,我們要考慮如何把讀者轉化為付費觀眾。在每封電子報最後加上行動呼籲或推廣小甜頭,可以使讀者更樂意響應和參與,最後目標是推動他們去購買服務或產品。
製作吸引人的小甜頭也是提高觀眾參與度的好方法。當年我發現讀者喜歡事關Instagram行銷的內容,所以創作了一份約2000字的電子書作為小甜頭(Lead Magnet),內容關於如何利用Instagram提高電商銷售,這幫助我吸引了更多讀者並增加了電子報訂閱量。
總結來說,首先用自有的人脈吸引第一批觀眾,接著透過數次電子報活動了解讀者喜好,然後將相應主題轉化為小甜頭,並以此引導和增加潛在觀眾的訂閱量。
這不僅可以提高電子報的訂閱量,還能最終提高付費產品或服務的銷售。
如何寫電子報?
最後就是想教大家如何寫電子報。
寫電子報可以用較簡單的方法開始。這個方法就是透過錄音。
現在坊間有很多工具,都可以透過錄音的功能,去幫我們將我們錄裏面的想法變成文字。例如你可以用ChatGPT的語音功能透過與ChatGPT去聊天將你所想到的東西寫下去叫ChatGPT幫你整理並將它變成一封完整的電子報。
而另外你也可以透過不同的工具例如VoiceNotes將你想到的電子報錄音並透過VoiceNotes幫你整理成書面語言。
以大家看到的這篇內容為例,其實就是我透過VoiceNotes的錄音然後再將所有我錄完的東西變成文字版再用AI整理去寫出來的。
用語音的好處是: 我有時候因為用文字想的比較慢,而我用口說的比較快所以我就可以直接將我想到的東西錄下來,然後變成文字具體的再整理,寫出來,這些仍然是我的想法我只不過是叫AI幫我將我的想法用文字整理出來讓我可以更加快速生成內容.
總結
電子報不是額外工作,而是你的內容中樞系統,它讓你的創作價值複利增長,並把偶然讀者變成鐵粉。
當別人還在煩惱社群演算法時,你已經擁有直接通往觀眾收件匣的VIP通道。
行動建議:
- 今天就用手機錄下3個你想分享的專業觀點,丟給AI整理成電子報草稿
- 在Substack用10分鐘建立帳號,明天就發出第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