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想在 2025 開始一人創業,立即了解:《一人創業 2025藍圖 》

Isaac Wong

不想被觀眾當工具人? 學習說故事技巧( 一人創業大師 Justin Welsh 的寫故事公式)

廣告:🎉 想在 2025 開始一人創業,立即了解:《一人創業藍圖 2025

多年前,我曾經看過一段Youtube影片(我找不到原影片),影片說:

「我在Youtube創作了多年影片,但沒有觀眾記得我。在他們看來,我只是一個工具人,在Google找到我,就會點擊然後在我的影片學習。然後就離開。」

這段影片使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因為我也很害怕自己會變成一個「工具人」。

大家只對我的教學有興趣,對其他東西沒有興趣。

工具人通常都是用完即棄,即使你消失,觀眾也可以用另一個工具人來取代你。

這絕對是個人品牌的惡夢。

不讓自己成為「工具人」的方法很簡單:「說故事。」

如果你已經讀了我的電子報一段時間,你會發現我經常都很喜歡說故事。故事是人和人連結的方式。可以的話,你最好在任何地方都加入故事。

今天,我想為大家分享一個很重要的寫故事技巧:你的創業故事。

你的創業故事將可以避免你成為一個工具人,讓觀眾更深入了解你。

關於「創業故事」寫作方法,我 99 %時間都喜歡用Building A Story Brand的風格寫。( 參考Skool文章:我設計了這個要價$400美金一年的AI工具,所以你不需要付費

不過今天,我想分享另一個寫故事方法,它來自一人創業大師:Justin Welsh。(文章:Build a Better Founder Story

在這篇文章中,Justin 分享了自己的寫故事技巧。

而且,他經常都會在不同場合宣傳自己的故事。

Justin Welsh的寫故事七步曲

Justin 把故事拆解成七個部分:

  1. 障礙:

一切的開始,在這個階段,你仍處於失敗。

  1. 內在掙扎

在面對上面的問題時,你的內心感受。通常是「恐懼」、「不安」以及「焦慮」。

  1. 外在掙扎

可以被看見、可以聽見的問題。例如:銀行沒有錢。

  1. 改變事件

你所做的一個「關鍵決定」,讓你開始轉變。

  1. 火花

一個神奇時刻,讓你知道一切都會改變。

  1. 引導者

幫你提升潛力、引導你提升潛力的那個人 / 書。

  1. 結果

你如何獲得成功,引導到你明前的情況。

下面是 Justin 經常分享的故事:

「在2010年之前,我的人生似乎註定是個失敗的故事。

那時我才28歲,卻已經被解雇了三次,每次都讓我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彷彿永遠無法在職場上立足。(障礙)

內心的煎熬讓我充滿恐懼和不安全感,我完全喪失自信,總是擔心自己永遠不會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內在掙扎)外在的困境更讓我雪上加霜:人們嘲笑我丟了工作,還住在美國各地偏僻的小鎮;甚至我的女朋友因為我背負太多債務而離我而去,讓我感覺生活像是一場無止盡的挫敗。(外在掙扎)

然而,一切在一個關鍵決定中開始轉變。

我從賓夕法尼亞州的艾倫鎮搭上巴士,前往紐約市,去一家名叫ZocDoc的小型科技公司面試。(改變事件,用「然而」、「不過」這類字眼引入)

那一刻成為我人生的轉折點,因為在那裡,我體驗到一個神奇的火花:四件事的完美交匯改變了我:ZocDoc團隊的卓越才華、我對產品的真摯熱情、紐約市的活力能量,以及我自己終於成熟並準備好改變。(火花)

這讓我從完全的脫節感中甦醒過來,重新充滿活力。

在這段旅程中,我遇到了我的老闆Ryan。(引導者)

在之前的工作中,我多年來都沒有任何銷售業績,但他卻在我的第一天就陪我外出,並親自幫助我完成了一筆銷售。這不僅點亮了我的潛力,也讓我看清自己真正的價值。

從那之後,我再也沒有回頭。我在公司多次獲得升職,最終直接向CEO匯報,並在33歲時成為洛杉磯一家新創公司的執行主管。這段經歷不僅重塑了我的職業生涯,也證明了克服障礙後的轉變,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結果)

Isaac的創業故事

無論在什麼時候,我都一定會準備好一堆故事。

因為我知道,大多數問我「做什麼」的人都對我做什麼沒有興趣,他們只對我的「轉變」感興趣。

以下是一段真實對話:

「Isaac,你在Facebook分享這麼多影片,其實你是做什麼的?」

我的回答:

「我幫人做品牌,教人如何創作內容。當年我開始創業時,只花時間放在產品,沒有專注在品牌和內容,結果我推出了產品卻沒有人買。我的10人創業團隊解散了,我的錢也燒光了。所以,我教人如何做品牌,幫他們平衡產品和行銷,避免花大錢卻沒有人買。」

這是一個簡短版的故事, 1 – 2 分鐘就可以分享完。

接下來,我會用Justin 的七步驟,寫出我的故事。

  1. 障礙:創業數年,仍然賣不出產品
  2. 內在掙扎

覺得很恐懼,不知道應否繼續創業、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個天份、不相信自己

  1. 外在掙扎

沒有錢食飯、沒有錢行銷、沒有錢跟另一半出街

  1. 改變事件

我決定要改變,把自己從Maker,變成Marketer。開始做品牌、開始平衡行銷和推動。

  1. 火花

我開始跟潛在顧客對話、開始加快產品製作速度,以測試取代完美。

  1. 引導者

我的創業師傅,全港最大IT公司的老闆教我如何關注顧客、如何談判、如何思考商業模式。

  1. 結果

終於有收入,不管是我以及顧客,我成功地幫助了三間公司從什麼也沒有,變成年收入過 7 位數港幣的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教學社群以及課程,在第一天就立即有正現金流,有一個個人品牌每月獲得超過 100 萬觀看。

完整故事:

在創業初期,我的人生彷彿陷入無盡的泥沼。

數年來,我全力投入創業,卻始終賣不出任何產品,每一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讓我感覺自己完全無法在商業世界立足。內心的煎熬讓我充滿恐懼,我不斷質疑是否該繼續創業,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這個天賦,更完全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外在的困境更讓我喘不過氣:沒有錢吃飯、沒有錢進行行銷,甚至連和另一半外出約會的經費都湊不出,讓我感覺生活像是一場永無止盡的貧困與挫敗。

然而,一切在一個關鍵決定中開始轉變。

我決定徹底改變自己,從單純的產品製作者(Maker),轉型成為行銷專家(Marketer)。我開始打造品牌,並平衡行銷與產品推動的節奏。那一刻成為我人生的轉折點,因為在那裡,我體驗到一個神奇的火花: 我開始與潛在顧客對話,並加快產品製作速度,以快速測試取代追求完美。

這讓我從完全的脫節感中甦醒過來,重新充滿活力。

在這段旅程中,我遇到了我的引導者: 我的創業師傅,他是全港最大IT公司的老闆。

他教導我如何關注顧客需求、如何進行談判,以及如何思考商業模式。這不僅點亮了我的潛力,也讓我看清自己真正的價值。

從那之後,我再也沒有回頭。終於,我不僅有了收入,還成功幫助三間公司從一無所有,成長為年收入超過七位數港幣的企業。

我也建立了自己的教學社群和課程,從第一天起就立即產生正現金流,並打造出一個個人品牌,每月獲得超過100萬觀看。這段經歷不僅重塑了我的創業生涯,也證明了克服障礙後的轉變,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如何在不同地方分享你的故事?

我在上面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但是,我不會在所有地方都分享這麼長的故事。

為什麼?

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點」。你需要因應平台以及觀眾習慣來設計。

例如,在Threads分享一個長故事Ok,但在Reels卻不一定。

在Podcast可以分享長故事,但在Youtube又不一定可以。

你最好準備 3 個故事版本:

一分鐘創業故事版本:

只分享障礙、內在和外在掙扎以及火花和結果。

數年來,我全力投入創業,卻始終賣不出任何產品,每一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我不再相信自己,也不敢跟另一半出街,因為沒錢。

最後,我決定改變一切,不再做創造者,學習成為行銷人。

最後,我成功地改變,讓品牌重生,也幫助了超過 200 人用我的方法建立品牌。

一分鐘顧客故事:

我的一位客人經營著傳統企業。

她的品牌有歷史,但沒有網絡行銷也沒有網店。在網絡上是零,也不是顧客的選擇。

在我加入成為行銷和品牌顧問後,我和團隊為公司建立網站、行銷以及投放廣告。這家公司從網絡零收入去到月入6位數港幣。在廣告投放上更做到 $1 可以帶來 5-8 倍回報。

一分鐘顧客故事不是你的故事,是你的顧客故事。

它的主角是你的顧客。而你則扮演導師。

長故事:

就是在上面,用了Justin Welsh的故事寫作公式所寫的故事。

三個常見的寫故事錯誤與避免方法

在寫故事時,大家都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沒有故事」。

我能告訴你,你不是沒有故事,只不過沒有發掘到你的故事。

嘗試問自己以下問題:

  • 你現在的狀態是什麼?
  • 你曾經遇到什麼難題?
  • 你曾經遇到什麼讓你不安的人?
  • 為什麼這些人會讓你不安?
  • 有什麼會讓你睡不到?
  • 你用了什麼方法來解決困難?
  • 你遇到什麼幫助?
  • 為什麼你要開始?

這是都是引導你說出自己故事的問題。

關於故事,另一個常見問題就是:「編造情節」。

看到公式,大家會不期然地想填滿。為了填滿,他們可能會編一些沒有的情節。

關於這一點,我不建議。

因為編的故事會讓你缺乏「真實感」,也會讓你在分享時缺乏信心。

如果你沒有即時故事,就分享你的實驗故事。

例如,你正在學習建立個人品牌,就分享你在學習的經歷、嘗試中的故事。

在你學習和嘗試的故事中,也會出現以上故事的七大元素。

最後,如果真的沒有個人故事,就分享他人的故事,用他人的故事來說道理。

《人性的弱點》或《障礙就是道路》這些經典作品,也是用了這個方法。在書中,作者分享了很多不同人士的故事。用他人的故事來說服讀者。

最後,寫故事的一個常見錯誤就是:「忽略內在掙扎」。

Justin Welsh 的故事為什麼那麼打動人?不是因為他被解雇三次,而是他描述了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全感」,讓我們感覺到那種「完全喪失自信」的痛。

我自己寫故事時,也犯過這個錯。早年分享創業失敗,只說「團隊解散,錢燒光」,讀者點讚後就走了。

後來,我加進「覺得很恐懼,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天份」,突然間,有人在貼文留言:「我也有這種感覺!」內在掙扎是橋樑,它讓讀者想:「哇,這傢伙跟我一樣。」

忽略它,你的的故事就變成冷冰冰的履歷表,而不是能連結人心的敘事。

用ChatGPT幫你寫故事

在上面,你把所有重點整理出來,放到說故事的七重點中。

然後告訴ChatGPT:「幫我整合我的內容,整理成一個故事。」

就這樣簡單,你就可以生成一個品牌故事。

當然,如果你想要生成更吸引的故事,像這個:

那時候的我,明明很想做自己的線上課程,卻連第一步都不敢踏出去。腦中一直有個聲音在說:「如果沒人買怎麼辦?如果被笑,說你這課根本不值錢呢?」我怕得要命。怕課程不夠好、怕收到負評、怕失敗得很難看。

那段時間,我甚至結束了所有B2B客戶的合作。收入直直落,每天盯著銀行帳戶的數字往下掉,壓力像石頭一樣壓著胸口。晚上睡不著,白天卻還得假裝沒事。

然而,有一天我想通了:與其一直等完美,不如先從我最擅長的地方開始。我會寫作,我懂個人品牌,乾脆就把這些年的心得整理成課程。就算一開始只有幾個人買,也比什麼都不做來得踏實。

結果還沒正式上架,竟然有超過200個人填了表單表示有興趣。那一刻,我才第一次覺得:原來我一直低估了自己。

我開始學Russell Brunson的銷售漏斗,也跟著Donald Miller的方法調整課程故事。像是有人在前面牽著我,把那些我原本覺得複雜的銷售流程,一步步拆開。

課程上線後,很快就賣得比我以前做B2B還好。更重要的是,我找回了那種「我能靠自己創造價值」的自信。

如果你現在也卡在「怕開始」的泥沼裡,相信我,完美不會在起點出現。你唯一需要的,就是從你最有把握的地方開始,然後讓市場告訴你,你的價值比你想的更高。

歡迎加入我的《一人創業藍圖》課程或《Ai一人創業家社群》,免費獲得相關的ChatGPT提示以及提交故事,讓我幫你修改。

Share:

More Posts

我用 AI 在 5 小時內,從零到一打造出一個功能完整的社群平台

我用 AI 在 5 小時內,從零到一打造出一個功能完整的社群平台

如果你有留意我的電子報,你會發現我上星期開始用 AI 寫一個社群網站:SoloSpark。

這個網站已經完成了,它有以下功能:

1. 提出問題

2. 分享文章

3. 分享自己的專案

我把它定位成一個以AI 以及一人創業為主的平台社群,參考了Hackernews的風格,整個平台只專注一個點:聚合一群對AI有興趣的一人創業家。

訂閱電子報

SoloPath電子報

專為一人公司、一人創業者而寫的電子報。

每星期為你分享實用的AI工具、行銷建議以及創業心得。

我很少分享沒有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