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我是Isaac。
本周想為你分享的主題:《想要創作出好作品,你需要深度專注力》。
《深度工作》(書名深度工作力)是一本我讀了很多年的書。
基本上,我每年都會重讀這本書一次。
它是一本我認為每一位創業者都需要閱讀的好書。
這本書教會我一個重點:「有質量的東西,都是深度專注下所誕生的產品。」
時間拉到一年前。
2023年11月,我的兒子剛出生。
當時我認為:「慘了,我以後的工作時間會大減。」
2024年1月,兒子出生的2個月後,我成功地:
- 每天在Threads寫1-2則內容
- 每天寫IG 輪播貼文
- 把我的課程(一人創業內容寫作課)上架了
回顧當時以及我現在的情況,我發現當中的關鍵不在於「我買了什麼課程」或「用了什麼AI」。一切的關鍵都在於「我如何善用時間。」
兒子出生後,我每天晚上都要陪著妻子喂奶30-45分鐘。一晚2-3次。
在這個時段,我打開我的iPad Pro以及Google Docs,就開始寫作。
我成為了像村上春樹一樣的創作者。每天動筆、每天創作。不管有多疲累。
這些時段,就是我的「深度專注力」時段。
這個時段因為是深夜的關係,我沒有任何訊息可以傳送以及顧客也已經睡覺了。因此我可以完全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專心一致。
在這種狀態下,進入深度工作變得異常簡單。
也因為這樣,我成功地堅持每星期發送一封電子報。
一切的關鍵就在於:「深度工作時段」。
如果你也想完成更多、創作更多作品,以下是一些和深度工作有關的建議:
精心規劃深度工作:
首先,進入深度工作需要精心規劃。
作者建議設定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例如每天早晨的固定幾小時或專屬的工作環境,並將其儀式化,例如在開始工作前進行一個固定的準備動作,如泡咖啡或整理書桌,這些行為能幫助大腦進入專注狀態。(我就是在兒子起床)
此外,排除干擾是進入深度工作的關鍵,例如關閉社交媒體通知,設置專注模式,甚至進行社交媒體斷線實驗來減少分心。
這些準備能讓人專注於單一任務,從而進入更深層的思考狀態。
深度工作的例子:
心理學家榮格選擇在一座遠離城市的塔樓創作,確保自己不受外界打擾,專注於分析心理學的研究;比爾·蓋茲每年舉行兩次「沉思周」,遠離日常工作來專注於戰略思考,這些策略常帶來突破性的成果。而像伍迪·艾倫這樣的導演則選擇使用傳統的打字機進行創作,完全拒絕電子干擾,保持創作純粹性。
這些例子展示了深度工作如何幫助個人在專業領域中脫穎而出。
如何進行深度工作?
為了有效進行深度工作,作者提出了一些實用技巧和建議。
- 建立一個專屬的深度工作環境:例如在辦公室角落或安靜的咖啡館設置固定的工作區域
- 將工作任務分解為小步驟:完成工作並及時獲得回饋,也是一種提升效率的方法同時
- 選擇適合的工具,例如番茄鐘方法幫助人們專注於短時間的高效工作,我用Focus To DO像這個時間追蹤工具以了解每日的時間分配以改善工作習慣
- 減少分心:例如關閉電子郵件和即時訊息通知,避免不必要的干擾,從而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深度工作的類型
深度工作有很多不同類型,你需要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
- 專注型的深度工作:如榮格,會完全隔絕外界干擾,專注於解決單一挑戰
- 雙峰型:結合深度工作與其他活動,例如比爾·蓋茲的沉思周,即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投入深度思考
- 節奏型:偏向於每天固定進行深度工作的例行化,形成穩定的專注習慣
- 新聞記者型則:在零散的時間中抓住機會進行深度工作,這種模式需要
高度的自律與熟練的專注技巧(我現在是這一種,因為身處香港,每天都有大量活動。因此,一有機會我就立即需要進入專注模式)
這一刻我正身處Starbucks,只有大約35分鐘的時間。因此,我需要非常快速地進入狀態開始寫作。
這四種模式適合不同職業和生活節奏的人選擇和應用。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模式的人、有什麼特長以及有什麼時段可以進行創作,你就無法進行深度工作。所以,在進入狀態前,你需要花時間思考一下自己的情況。
支持Isaac:
- Ai一人創業家社群:每星期分享實用的AI心得、技巧。幫你省錢、幫你進步。
- 想要學習在網絡上創作內容?歡迎購買我的《一人創業內容創作系統》
這就是今天想為大家分享的內容。
祝有美好的一天
Best
Is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