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想在 2025 開始一人創業,立即了解:《一人創業 2025藍圖 》

Isaac Wong

想靠AI寫出高互動貼文?你得像編輯一樣思考

你辛苦寫了一篇又一篇內容, 結果卻只有幾個讚,連媽媽都沒幫你分享。 你以為AI能幫你解決寫內容的難題, 結果只是複製貼上,毫無靈魂、毫無共鳴。 觀眾滑過去,連停留一秒都嫌多。 其實,AI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把它當成「輸出機器」,而不是「創作夥伴」。

廣告:🎉 想在 2025 開始一人創業,立即了解:《一人創業藍圖 2025

你辛苦寫了一篇又一篇內容,

結果卻只有幾個讚,連媽媽都沒幫你分享。

你以為AI能幫你解決寫內容的難題,

結果只是複製貼上,毫無靈魂、毫無共鳴。

觀眾滑過去,連停留一秒都嫌多。

其實,AI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把它當成「輸出機器」,而不是「創作夥伴」。

想讓AI寫出更有人味、更有吸引力的內容?關鍵在這 3 步驟:

1. 自己思考主題,讓AI寫

你要把關自己所生成的內容。

有時候,你寫什麼不是最重要,你的主題是什麼更重要。

我以前寫內容都很草率。

當時我的步驟如下:

1. 花 2-3 分鐘想主題

2. 用不多於 5 分鐘思考標題

3. 用30-45分鐘寫內容

現在我寫內容的時間分配:

1. 花 20 分鐘或以上思考主題

2. 花 10 分鐘或以上思考標題

3. 用 10 分鐘寫內容

比起「怎樣寫」,我更在意「寫什麼」。

2. 加入自己的經驗

我剛剛用ChatGPT寫某一篇內容時,它突然寫了一個例子:

「獨立開發者 Jane Chen 在離職後 30 天內寫下:「我幫助 100 位自由設計師,在 12 個月內,透過自動化工具,把接案時間縮短 30%,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創作。」」

這個Jane Chen並不存在。她的故事也沒有教育意義。起碼,故事吸引不了我。

AI很喜歡寫這些無聊故事。

所以,在AI寫完的內容前,加入自己的經驗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例如,AI為我寫了一個重點:對一人創業家而言,時間與專注力是最稀缺的資源。沒有清晰北極星,你會在產品靈感、客戶請求與營收壓力之間被拉扯,白忙。

我可以立即思考:「有沒有相關的例子」,然後加入例子作為上面重點的補充。

3. 一句抱怨、一次個人經歷,都比AI空話有溫度

即使是AI也可以寫得很有感情,前題是你要懂得告訴AI你想要什麼感情。

例如:

「幫我寫一篇內容,主題是:創業者的常見錯誤」

比起單純寫這個主題,背後加入:原因和故事,內容會更有感情。

「2015年,我剛開始創業,認為創業就應該像電影一樣刺激。結果我錯了。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所謂的社交活動上,尋找不會出現的投資者以及合作機會。最終,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和金錢。這是我的背景。」

把你的故事輸入到ChatGPT,它對你產生記憶。

Bonus: 像專家一樣編輯你的內容

「好內容不是寫出來的,是「編輯」出來的。」

在Threads剛出現的早期,我看過一個KOL說:「呀,我在ChatGPT生成了 10000字內容,但Threads不讓我直接分享。」這個KOL很常分享內容,但明顯地對方都喜歡直接複製,有時連標點、用字也不修改。

我的編輯步驟很簡單:

1. 看一次

找出內容有沒有什麼問題,重點有沒有邏輯錯誤。

更重要的是找出ChatGPT有沒有引用錯誤的資訊。

下面是ChatGPT生成的一段內容:

根據心理學研究,約75%的人傾向於將自身困境歸咎於外部因素。(來源:《心理學今日》雜誌)

這種逃避責任的心態阻礙了個人成長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看到這些內容,我會特別小心。

因為ChatGPT經常喜歡「創作」,看到數字或統計相關的內容,我一定會先花時間做「事實」調查。

最後,看一次的好處就是:感受閱讀「體驗」。

AI生成的內容經常都缺乏「分段」。一大段看起來不舒服。

我喜歡用子彈句式寫作。每次不會花太大篇幅寫,讓觀眾可以快速閱讀並了解內容。

2. 改一次

寫完文章後,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

這段內容,有「吸引力」嗎?

我不是在問自己寫得順不順、好不好,而是它能不能讓人想繼續看下去?

例如,我會刻意強化開頭。

因為 AI 常常會用「根據研究…」、「許多專家指出…」這種無聊的開場。

但網路世界只有一秒注意力,這種開頭只會讓人立刻滑走。

我會改成問題句或有畫面的語言,比如:

「你知道嗎?絕大多數人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不是解決,而是找藉口。」

光這句,就比剛才的冷冰冰統計數字,更容易讓人產生感情。

3. 讀一次

最後一步,是「唸出來」讀一次。

我不是在看文字,而是在聽「聲音」。

因為 ChatGPT 寫出來的內容太容易「一板一眼」,沒有節奏,也沒有呼吸空間。

而人的注意力,其實是靠「節奏感」引導的。

所以我會邊唸邊調整:

– 哪一段太長?

– 哪一句應該斷行?

– 哪裡該用問句?

– 哪裡該放一句很短、很重的句子,來讓人停一下?

這一步很像在「剪片」,用節奏把觀眾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總結

在今天的內容中,我沒有分享太多的ChatGPT提示。比起提示,我覺得「心態」更重要。

在人人都喜歡用AI生成內容的時代,我們要成為一位編輯。

AI是我們的下屬,我們要根據他們的作品評分。只有獲得足夠評分才批准發表。

這是我們對自己以及對觀眾應有的態度。

Share:

More Posts

在追求「成長」與「變現」的路上,我們究竟該如何自處?(港劇推薦:哪一天我們會紅)

最近,我與太太看了一部名為《哪一天,我們會紅》的港劇,它所帶來的共鳴,遠遠超乎我的預期。表面上,它在講 YouTuber 的故事;但骨子裡,它幾乎就是一部為「創作者」打造的血淚史。它探討的每一個困境,精準地道出了我們在建立品牌、獲取客戶、面對市場反應時,最深層的焦慮與掙扎。

一人創業為何卡關?先搞懂定位這一步!

一人創業為何卡關?先搞懂定位這一步!

我看了近 100 本不同的創業書,不論是傳記還是工具類型,定位都是不能錯過的一環。

為什麼?

因為定位決定了你在觀眾或消費者如何看待你並決定是否買你的產品。

接下來

訂閱電子報

SoloPath電子報

專為一人公司、一人創業者而寫的電子報。

每星期為你分享實用的AI工具、行銷建議以及創業心得。

我很少分享沒有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