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想在Threads或IG建立你的個人品牌?報讀我的一人創業寫作課程。→

Isaac Wong

如何用觀點突圍AI時代?從改變角度獲得63個創作點子!

在AI時代,觀點比知識更有價值。 當硬知識變得普遍且易於獲取,你的個人觀點和經驗成為吸引觀眾的關鍵。
像素藝術風格橫幅,描繪一個人坐在書桌前使用電腦,周圍環繞著創意元素,包括書本、對話框、筆和麥克風的圖標,象徵內容創作。背景呈現未來感的AI設計,有發光的線條和數位介面的細節,色彩鮮明,融合了藍色、橙色和紫色,展現創意與科技的主題。

廣告:🎉2024年在IG、Linkedin以及Threads建立你的觀眾。

這套寫作系統幫助我在IG獲得超過2萬追蹤,寫出超過800個貼文,在Threads獲得20000+追蹤。

按此了解更多。

在AI時代,觀點比知識更有價值。當硬知識變得普遍且易於獲取,你的個人觀點和經驗成為吸引觀眾的關鍵。

這篇文章將帶你探索如何透過改變身分、受眾和內容深度,為自己的品牌創造無限靈感,並輕鬆擁有63個創作方向。

讀完這篇,你的內容再將會變得更吸引、靈感也不會枯竭。

ChatGPT出現後,我很擔心

在ChatGPT出現的早期時段,我經常會有一種「恐懼」。

我怕以後自己的產品以及文章不再有人看。

但是,當我把寫作內化成自己的習慣後,我不再覺得恐懼。因為我知道觀眾喜歡以及想要的是什麼。他們不再想要更多硬知識或硬道理。

他們想要「觀點」或「經驗」。

「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吸引觀眾的眼球。

這個寫作方法幫助我在一年左右在Threads累積了超過45000+追蹤、獲得了超過10000+電子報訂閱。

如果你也想建立吸引的個人品牌,以下是我的建議和想法。

什麼是觀點?

「Isaac,對於IG Reels,你有什麼想法?」

「Isaac,有人說電子報已死,你有什麼想法?」

我經常都會收到一類問題,這類問題都會問:「關於XXX,你有什麼想法?」

以往,在聽到問題後我都會覺得很奇怪。

我好奇為什麼別人要問我有什麼想法?他們不是有自己的想法嗎?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到因為觀眾想要我的「觀點」。

這也代表了一個事實:「我在某個程度上建立了一個定位,這個定位幫助我在觀眾腦海中建立出品牌。這讓我的想法變得舉足輕重。」

你的觀點在剛開始分享時並不重要。但是,一旦你的想法和內容不斷出現在觀眾面前,你的觀點就會變得重要。

在我看來,觀點以以下形式並透過不同平台散播:

  • 你的故事
  • 你的想法
  • 你的留言
  • 你的經驗
  • 你的失敗

一旦你把「知識」融入「現實」,就能產生觀點。

如何寫出一個好觀點?

在這裡,我用了「寫」。

但是,寫只是表達觀點的其中一個方式。

分享觀點的媒介:

  • 影片:Youtube、Reels、Shorts
  • 聲音:Podcast、Line / Whatsapp錄音
  • 文字:電子報、Threads、Facebook或IG

用以上媒介來分享你的觀點。不要被形式控制。形式固然重要,但好的觀點取決於內容本身,而非形式。

了解到形式的重要性後,就去到最重要的部分:組織想法。

「觀點」背後代表著的是你的「思考力」。所以,你每一則內容都在反映著你的思考力。

舉一個例子:「有人問我,關於電子報已死,你有什麼想法?」

10年前,我會很膚淺地說:「對,我現在也沒有用電子郵件了。」。

今天,我會對你說:「誰說的?有什麼數據?數據適用在哪一個行業?我的經驗是什麼。」

在組織論點前,我會先搜尋相關的論據,再用*倒三角結構表達觀點。

(*結尾再介紹什麼是倒三角結構)

以往我很喜歡快速得出結論。因為我的經驗不足、人脈不足以及懶惰。

現在則不同,每一次表達我都需要有「立論基礎」。

立論基礎可以來自:

  • 我的經驗
  • 相關人脈
  • 書本、報章或文章
  • 基本常識(Common Sense)
  • 科學原理和實驗

好的觀點最好擁有2-3個以上基礎。

當然,另一種最常見的分享,也是我很喜歡的分享方式叫做:「親身實驗」。

舉例來說,我在三天前建立了一個產品。

我會把建立這個新產品的一切分享。這個是我的實驗,我經歷過的一切都來自現實世界。

所以,寫出好觀點的方法:

  • 有根有據:引用真實數據或事實,再分享你的想法
  • 實驗測試:透過挑戰或實驗,建立出你的經驗分享

什麼是倒三角結構?

倒三角結構是一種強調重點的表達方式,常見於新聞報導與商業寫作中。

它的核心在於將最重要的觀點放在文章的開頭,接著逐步展開細節,最後提供背景或補充信息。

  1. 開頭清楚直接地說出你的觀點或結論
  2. 補充你的觀點背後的核心證據或要點
  3. 提供次要信息,如背景資料、歷史演變或未來應用的可能性

改變角度,獲得63個「創作點子」

「為什麼Isaac你總是有內容可以寫?」

以往,我會解釋我所用的方法以及角度。現在,我會說「因為我用了ChatGPT以及一套內容創作框架」。想了解更多,可以報讀我的:《一人創業內容寫作課程》。

推廣產品是一個原因。

但事實上,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答的詳細答案並不是聆聽者所期待的答案。

他們想要的是:快速可用,例如:《5分鐘用ChatGPT寫100則貼文》而不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建立原創想法。

但是,在我看來,很多快速產生的觀點,通常都是硬知識或耳熟能詳的觀點。

我在Threads裡獲得關注或受歡迎的內容,通常有以下共通點:

  • 由我創作的標題:包括原創想法或修改ChatGPT的建議
  • 由我寫的觀點:用我在上面提及的一切方法來寫
  • ChatGPT編輯:修改我寫完的一切並提供建議

所以,即使有了ChatGPT,我仍然要花不少的時間來寫內容。(大家在看的這一篇我花了2小時)

由於寫作花的時間並不少。

因此,我們更要善用已產生的觀點。方法很簡單:「改變角度」。

改變你的身分

回到上面的例子:「電子報已死」。

假設我根據我的觀點和角度,寫了一篇文章:「電子報已死?作為一位一人創業家,我不同意。」

在上面,我用了「一人創業家」的角求。

現在,我可以用另一個角度去寫:

「電子報已死?作為一位Web3研究者,我不同意。」

《一人創業家》跟《Web3研究者》兩者非常不同。他們關注的重點都不同。所以可以產生出不同的觀點。

「改變身分」可以幫助我們用更多角度寫內容。

以我為例,在Threads寫作時,我有時會用:

  • 學習者:正在學習新事物
  • AI工具測試:測試AI工具
  • ChatGPT提示寫作:分享ChatGPT提示
  • 一人創業家
  • 爸爸
  • 學生
  • 兒子

同一個主題,用不同的角度去寫會有不同的味道,也會有不同的吸引力。

改變你的目標觀眾

除了改變身分外,改變受眾也是另一個獲得無限點子的方法。

以電子報主題為例,改變受眾的例子:

「電子報不死,一人創業家一定要擁有的技能」:為一人創業家而寫;

「電子報不死,為什麼每一個行銷人都要了解?」:為行銷人而寫;

「電子報不死,為什麼初創CEO都需要學習電郵行銷」:為初創CEO而寫;

「電子報不死,為什麼上班族也需要建立電子報?」:為上班族而寫。

一旦你改變了目標受眾,你的內容也會因此而改變。雖然它們可能會重疊,但內容著重的地方以及深度都不同。

為上班族而寫的內容明顯要比為行銷人而寫的內容淺。

獲得更得內容點子的第二步就是:「改變觀眾」。

改變內容深度

最後一個重點就是:「改變內容深度」。

你的內容可以是最受歡迎的「教學型」。也可以是:「案例分析」或「常見誤區型」。

這裡有數個常見,可以被應用到寫作的方向:

  1. 案例分享型:分享成功案例。例如:「這家公司如何用電子報獲得50%利潤增長?」
  2. 常見誤區型:分析錯誤,例如:「經營電子報常見的3個錯誤。」
  3. 對比型:進行比較,例如:「電子報 vs 社交媒體:哪個更有效?」
  4. 數據導向型:引用數據,例如:「全球電子郵件使用者數量預計2025年將達到46億。」
  5. 趨勢預測型:預測未來,例如:「電子報未來將走向更高度個性化。」
  6. Q&A解惑型:解答迷思,例如:「電子報真的過時了嗎?關於電子報的7個迷思。」
  7. 挑戰實驗型:記錄實驗,例如:「電子報已死?我的一人創業30天實驗結果。」
  8. 實操指南型:提供步驟,例如:「從零開始,用一小時建立電子報。」

這裡,大家可以見到:一個主題可以用8個不同的深度去寫作。

把以上三個角度結合,你會獲得:

  • 假設你有3個身分
  • 假設你有3類目標觀眾
  • 配合8個寫作深度

總共63個寫作方向。

看看以下表格:

就這樣,你可以獲得大量的方向。

「試著用這三種方法,針對你現在的內容主題列出3個新角度,並留言分享你最喜歡的一個方向!

Share:

More Posts

訂閱電子報

SoloPath電子報

專為一人公司、一人創業者而寫的電子報。

每星期為你分享實用的AI工具、行銷建議以及創業心得。

我很少分享沒有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