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作者的世界,資訊爆炸、工具無數。
從AI到自動化,人人都在追求「最高效率」,但你是否也曾陷入「工具越多,效率越低」的矛盾?
正如演算法等著你成為值得被看見的人一樣,效率的真正突破,來自於懂得如何善用工具,並將繁瑣的流程化繁為簡。
本篇文章將結合我的個人經驗,手把手教你如何用Comet(Perplexty推出的瀏覽器)打造屬於自己的高效Workflow。
1. 起—從「資訊焦慮」到「主題聚焦」:讓工具成為你的起點
過去的我,常常在一大堆App和平台中搜尋資料,感覺每天都像在大量捕魚,卻很難真正收穫什麼有價值的成果。
Comet的Discovery功能,幫我打破了這種焦慮。
你只需打開Comet,在首頁設置你關心的主題,它會即時推送最熱門、最值得讀的科技新聞、AI趨勢、金融熱話。
如何操作?
1. 開啟Comet
2. 點選「Discover」
3. 選擇你的資訊源(例如只看AI&科技話題,濾掉雜訊)。
每天一開機,不用再到處翻找,重點資訊自動送上門。
P.S 我每天都會看IT以及科技專業推薦。如果看不懂,可以直接叫他翻譯成繁體中文。
重點:不追求獲得全部資訊,設3個聚焦領域,把資訊流變成創作靈感的供應鏈。明確主題後,資訊吸收效率自然大大提升。
2. 善用AI搜尋及一鍵翻譯,把內容變成可行動資源
資訊有了,但往往是外語、論文、複雜的論壇討論,這時,Comet的AI agent/assistant功能十分關鍵。
在Comet的搜尋欄打上如「AI晶片最新動態」,選擇agent或assistant,請它直接翻譯成繁體中文,同步提煉重點、歸納摘要。
比如你在Reddit或YouTube發現熱門討論,Comet即時能轉成條理分明的要點。
嘗試提出具體指令:「請歸納這則新聞300字內重點」「只整理技術類留言」……
AI就會自動從海量資訊中過濾有用材料,不再需要逐條閱讀,也能迅速把資料變成可落地的點子或待辦清單。把AI當成你的資訊助理,而不是只當娛樂工具。善用自動翻譯及重點整理功能,跨越語言、提升判斷力,才能更快把新知變成行動力。
如何用Comet 整理文章的流程:
1. 用Comet 讀文章
2. 點擊右上角Assistant
3. 直接問:幫我整理這一篇文章的重點
如何用Comet 整理Youtube影片的流程:
1. 用Comet看Youtube(要有字幕)
2. 點擊右上角Assistant
3. 直接問:幫我整理這一段影片的重點
如何用Comet 整理Youtube影片流言的流程:
1. 用Comet看Youtube
2. 點擊右上角Assistant
3. 直接問:幫我請你這一段影片中所有人的留言
4. 讓它告訴你這段Youtube影片的一些重點留言
3. 自動歸檔與Workflow打造:讓知識真正累積、可查找
收集、整理之後,資訊常常散落各地,想用時又找不到。這時,Google Drive連接+自動歸檔就十分重要。
如何用Google Docs/ Spreadsheet 配合Comet?
1. 在Comet裡連接Google帳號,授權Drive功能
2. 用agent指令:如「將AI新聞自動摘要+標題,更新到我的AI news表格」
3. 不用再手動整理,內容自動臚列於Google Sheet或Notion,打造屬於自己且可搜尋的知識庫
技巧:
試著把每天新收集的內容分類(主題、日期、來源),用Sheet建立資料欄,讓下次查找/數據分析更有系統。
Workflow越自動化,才能把腦力留給複盤與創新。與其手動重複收集,不如每天檢查一次自動輸出的整理表,把焦點放在「怎樣升級內容、怎樣找到下一步選題」。
4. 合—定期複盤+流程極簡化:每週持續進步,效率自然翻倍
工具用得多、效率反而低,是很多人(包括過去的我)掉入的陷阱。真正的突破,在於簡化決策+定期複盤。
給自己設立「決策時間限制」:每次選工具/流程,一律15分鐘內決定。
嘗試每週「資源限制日」,只用一個主要工作流程,體驗極簡高效。每周對Workflow進行複盤(日誌/筆記/量化效率),記錄下最佳步驟和待改進處。
持續優化「自動化—>複盤—>新流程」,如設立月度回顧,把最有效的步驟固化為模版,下次直接複製使用。工具越簡單,試錯空間越大,真正的進步來自持續複盤+迭代。不用追最潮、最全,專注自己「主題+流程」,自然能成長為值得被看見的人。
結語:讓AI成為你效率路上的加速器
Perplexty的Comet,不只是一個瀏覽器,更是一個個人化的AI助手。
只要你掌握「主題聚焦—資訊歸納—自動化流程—持續複盤」這一條路徑,
慢慢養成屬於自己的高效率習慣,成為那個演算法一直等著要推薦的人。
如果你有獨特的AI工具Workflow、創作自動化技巧,歡迎留言分享,讓更多人一起突破效率的瓶頸。



